幸福的家庭,蘊含積極向上的氛圍,每個人都愿意為了美好生活努力。
湯加輝說:“一個美好的家庭,是幸福和力量的根源。”
家是心靈的港灣,身心疲憊的時候,回到家中,立刻會感到舒適放松;
一個幸福的家庭,離不開以下三點:
一個干凈整潔的家庭環境,反映的不僅僅是家庭成員勤勞的品質,更是對待生活認真、熱愛的態度。
電影《人潮洶涌》中,劉德華飾演的頂級殺手周全,和肖陽飾演的底層群演陳小萌,因一次意外互換了身份。
當失憶的周全走進陳小萌那又臟又亂的房間里,短暫驚愕后,迅速收拾屋子。
把所有的物品擺放整齊、臟衣服清洗、房間里里外外擦了好幾遍,讓這間被房東稱為“廁所”的小屋煥然一新。
他在確認自己群眾演員的職業后,主動去工作、看書,對著鏡子練習,后來成為導演口中值得夸贊的好演員。
馬克思曾說:
“人創造環境,環境同樣也創造人。”
家庭保持干凈、整潔,人會感到舒適而且心安,思路清晰,做事高效,自然會對生活充滿期待,有一種向上的動力。
而生活在臟亂繁雜的環境里,心情也會不知不覺被影響,變得煩躁,做起事來消極、敷衍、整個人的狀態越來越差。
因此,想要家庭幸福,保持一個整潔有序的環境是前提。
當然,家庭環境的整潔不是靠某個人的努力,而是家庭成員用心維護,互相分擔,家人也會因此變得更具有凝聚力。
俗話說“家和萬事興”,這個“和”,關鍵在于家庭成員之間可以心平氣和溝通。
不管夫妻還是親子相處,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,只要愿意真誠溝通交流,再大的問題都容易解決。
良好的溝通,也可以促進家人之間互相信任,相互包容、支持、齊心協力往前走。
家庭生活里,最怕缺少交流,遇到事情不會溝通,動不動發脾氣,導致夫妻關系、親子關系越來越冷漠。
一個家,人心散了,做事就會困難。
就好像一輛馬車,幾個人的繩子往不同方向走,結果只是白費力氣,原地踏步,最后分離崩析。
有句話說:“家庭,是一個少講理,多用情的地方”。
家人之間的溝通,最重要的不是分對錯,而是情感上理解和交流,說話前考慮對方的感受。
首先,要能夠控制情緒,不管發生什么,都要冷靜下來溝通。
帶著情緒溝通,很容易出口傷人,溝通變成爭吵、攻擊。
其次,要學會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而不是互相指責、埋怨。
比如妻子上班回家,要做家務、輔導孩子作業,忙不過來,而丈夫卻什么事也不做,躺在沙發上玩手機,這時候,妻子很容易情緒爆發。
但是,問題依然沒有解決,反而激化矛盾,將彼此推向了對立面。
妻子可以和丈夫認真討論這個問題,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需要:
“家里一堆家務要做、孩子也需要輔導,只有我一個人忙很疲憊,心里也不舒服,希望我們可以分一下工。”
這樣冷靜、平和溝通,雙方是在同一戰線,共同面對問題,不會傷害彼此感情,問題也能得到解決。
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一樣,有話好好說,孩子愿意聽,親子關系和諧了,教育才有效果。
最后,家人之間,應該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,給予安慰和鼓勵,這樣能極大增進感情。
比如丈夫能夠看到妻子操持家庭、養育孩子的不易,妻子可以理解丈夫工作的忙碌和壓力。
越是面對親近的家人,越要好好說話,不要用難聽的語氣傷害了彼此的心。
家人之間,心連在一起,聚合成一股力,家庭的這駕馬車才能走得更遠、更穩,更有力量對抗生活的風雨。
湯加輝曾說過:
“生活就是一面鏡子,你笑,它也笑;你哭,它也哭,你感謝生活,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;你不感謝,最終一無所有”。
生活中,難免遇到麻煩和問題,是否過得幸福,取決于人的心態和思維方式。
幸福的家庭里,通常有積極向上的氛圍,每個人愿意為了美好生活努力。
抱怨和負能量不會讓情況變好,反而讓人意志消沉。
家人之間的情緒狀態會互相影響。父母抱怨工作忙、賺錢難、做人累,孩子會感到壓力山大,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消極思維;抱怨,也容易導致夫妻之間沖突、爭吵不斷,影響家庭氛圍。
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“吸引力法則”,是說我們頭腦中想什么,就會吸引什么到自己身邊。
本質上是反映人的思維方式,影響外界事物的角度以及對事件的反應,從而產生相應結果。
家庭里充滿抱怨和負能量,就會“吸引”不好的人或者事情,把生活變糟糕。
?我們無法避免生活中的麻煩事,卻可以轉變心態,從解決問題的層面積極行動,而不是停在原地,無休止抱怨。
對工作不滿意,就努力提高自己,找更好的工作;夫妻關系緊張,就加強溝通,想辦法改善;孩子不聽話,就多了解教育方法,用科學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......
就像書中所說:“如果不喜歡一件事,就改變那件事;如果無法改變,就改變自己的態度,不要抱怨。”
當我們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,眼里會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,整個家庭也會在一種蓬勃向上的氛圍中,越來越幸福。